都来读 > 崇祯本纪 > 第一O四章:高攀龙的反击(求票、求收藏)

第一O四章:高攀龙的反击(求票、求收藏)


天启四年10底,抓捕周起元的东厂番子还没赶到漳州,一路抓捕高攀龙的东厂番子又踏上路途。

        魏公公此次还是反应慢了。

        抓捕高攀龙的番子还没到位,高攀龙已在家中从容的“举身赴清池”,高攀龙投水自尽了。

        早在东厂的番子还没出京时,高攀龙就已经得到苏州民变,和周顺昌投案的关系。

        从来人口中,高攀龙还弄清楚了事情的起因:那是因为东厂对周起元的抓捕。他甚至连东厂抓捕周起元的罪名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魏公公的保密工作完全没起作用。

        得到消息后,高攀龙毫不惊慌。

        他从容的拜谒了先贤杨时的祠堂,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还给东厂番子留下一份工整的遗书,这才从容的效仿屈原投水自尽。

        魏公公打好的如意算盘,随着高攀龙的自杀全部破碎了。

        听到高攀龙自杀的消息,魏忠贤愤恨欲狂。

        多好的机会,就因为高攀龙的死失去了。

        魏忠贤还没想到,高攀龙的死可不只是畏罪自杀那么简单。

        高攀龙自杀的死讯,传的很快。

        他的死,迅速引发各地文士对魏忠贤的口诛笔伐。

        一时间各地舆情大噪。

        注意,此次指责魏忠贤的可就不光是东林党人了,而是大明绝大多数的文人。

        魏忠贤这次是真的尝到了千夫所指的滋味。

        就算阉党内部,也有人在暗中埋怨魏公公的不智。

        高攀龙虽然本身官职并不算太高,但他东林文宗的身份,使他在大明文士阶层享有极高的声望。

        大明王朝上百年来文臣的一家独大,使得文士阶层的心气已经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思维观念可不是说着玩的,这是大明全体民众的认知。

        以你魏忠贤,一个太监、阉宦的身份,也想挑战大明的文士阶层?

        自不量力。

        东林党人高攀龙用他的死,把魏忠贤一举推到大明文士的对立面,再也无法挽回。

        朝堂中的中立派系也对魏忠贤发出不平之声。

        就像朝中公认的中立人物,登莱巡抚袁可立,都忍不住为高攀龙上书打抱不平。

        高攀龙可是袁可立多年的好友。

        袁可立的上书,标志着大明中立派系的立场,已经开始向东林偏移。

        “通传天下吧!”魏忠贤颓然的说。

        想进一步打击东林党,看来是没机会了。

        这等舆论的压力下,再不给出个明确的交代,局面将无法控制了。

        天启四年11月初,周起元贪污公努10万,转交高攀龙使用。以及高攀龙用贪污的公努,维持东林书院的一系列罪案,经朝廷邸报,明发天下。

        看到魏忠贤才发出有关东林书院的邸报,朱由检摇了摇头。

        魏公公对舆论战线,实在是太不关注了。

        他抓人采取的手段也太过隐蔽,结果保密没保住,反而显得手段鬼祟。

        魏忠贤明明是堂堂正正的反贪,最终却弄的如此狼狈。这是个极大的教训。

        不掌控舆论是阉党最大的缺陷。

        说起了,高攀龙也真厉害。

        他知道解释不了有关东林书院的财务问题,干脆一死了之。

        他的死,既保住了自己的名誉,又一下把对东林党不利的舆论逆转过来。

        一方是被逼自杀的清廉传名、东林大儒(杨涟等人带来的光环),一方是臭名昭著、手段阴狠的阉宦(太监们的名声实在不太好)。

        还用再说么?

        好名声的高攀龙等人,就算贪污,他们也是把钱用在东林书院上,这还叫贪污吗?

        更何况,国人又素有死者为大的传统,什么污点都是一死百消、为死者讳。

        逼死这样一个文宗,魏忠贤太过分了吧?

        魏忠贤直到此刻才发出这种罪案邸报,太晚了。

        这只会显得阉党是在向死人身上泼脏水。

        吃瓜群众都不会相信。

        事情不出朱由检所料。

        朝廷明发的邸报,不但没有平息倒魏的舆论,反而如火上浇油一般,使倒魏的呼声越来越高。

        各地的东林党人借悼念高攀龙之际,大肆抒发对朝廷的不满,直接辱骂魏忠贤的也不在少数。

        整个大明都动荡起来。

        天下文士群情激荡,似乎大有一举掀翻魏忠贤之势。

        无奈之下,魏忠贤再次放出了胜负手。

        “唉!”天启皇帝朱由校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把手里的几本厚厚的卷宗放到桌案之上。

        这是来自东厂、锦衣卫、内阁和地方衙门几方汇总的详细资料。

        东林党人怎么会这样?

        前些年他对东林党人积攒的好感,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杨涟几人的罪名可能有些冤枉。

        可周起元、高攀龙就属于证据确凿了。

        他们怎么可以挪用朝廷的公努去建自己的书院?

        情可悯,罪难恕。

        难怪国库的银子都莫名的不知去向。

        这个周顺昌就更可恶了。

        他在苏州的作为,与那个青州赵家有什么区别?

        他眼里真的还有大明、还有朕存在吗?

        好好的苏州,眼看都快成了大明的化外之地了。

        朕应该怎么办?

        压力好大啊!

        朱由校长长的吐出一口闷气。

        好吧,那些刁民赌赢了。

        朕不敢动苏州。

        朕还真的不敢动苏州。

        苏州的赋税关系太大,绝不能轻动。

        真希望小五快点长大。

        以他的本事,定能为朕挣来大把的银子。那时朕就不用再如此憋屈了。

        对了,朕还有珍运船。

        只要那大船建好,就能从外洋带回大量的财富,朕就不需再如此顾忌了。

        想到此处,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等朕的国库不再缺钱,朕一定好好整顿一下大明各地。

        叫那些土霸见识一下皇家的威严。

        看看桌面上的资料,朱由校脸上又露出为难之色。

        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按资料的内容,这些绝不会是假的。

        朕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朕还没那么糊涂,连真假都分不清。

        按资料,朕应该继续支持魏忠贤。

        可现在外面的文人闹的实在太厉害了。

        继续支持魏大伴,压力好大!

        还是……


  https://www.dldwx.cc/xs/137011/5842583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