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刘氏天下汉家郎 > 第十三章 破釜沉舟(一)

第十三章 破釜沉舟(一)


地点: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时间: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参战方: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军,秦军

结果:诸侯军歼灭王离军,章邯军投降

参战方兵力:楚军五万、诸侯联军数十万;秦军四十万

主要指挥官:楚将项羽;秦将章邯、王离

导火线:秦军攻赵,诸侯军救援

战争性质:秦军主力与各路救赵诸侯军总决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项羽最精彩的表演就要开始了。

章邯王离围攻巨鹿,攻而不破,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军事计划,想吸引天下诸侯军前来救援巨鹿,一起解决掉,免得四处奔波去消灭各诸侯。

他们没想到,引来了一群诸侯羊,也招来了项羽这匹狼。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执掌军权后,项羽率领楚军马不停蹄,向巨鹿全速前进。

说起项羽,我们脑海中可能浮现的就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肌肉猛男形象,可能对项羽根深蒂固的有着一种“有勇无谋的匹夫”印象,仿佛项羽带兵打仗只会依靠个人蛮力破敌,对于军事战术上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建树。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惯性思维是错的。

项羽除了力能扛鼎,军事战术也是超一流的水准。

项羽没有率领楚军一窝蜂地冲向秦军,胡砍乱杀。他眼光锐利,一眼就看出了秦军最大的不足,也是楚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秦军后勤补给困难。

既然秦军后勤补给困难,那我们就让秦军难上加难。

项羽统领大军驻扎在漳河南岸,把部队一分为二,自己带领楚军主力镇守大本营,以待时机,像极了一只正准备扑向猎人的猛虎。

同时,分奇兵一支,派遣英布、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攻击章邯给王离输送粮草的甬道,企图切断章邯和王离之间的后勤补给通道。

当然,我们最神勇的项羽可不是莽夫之勇,对抗秦王朝四十万精锐主力,可是很恐怖的事情,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如果五万楚军士兵都有我项羽这么以一敌百,我有信心,肯定能轻易消灭秦军。

遗憾的是,项羽不是傻蛋,心知肚明,我是“千古无二”,其他楚军士兵肯定没有自己威武。

只能这么干了,用我们楚军奋勇作战取得的初步胜利,来激发其他诸侯军的勇气和战斗力,继而围殴秦军。

项羽的指导思想定下来了,也很辛苦,需要休息。

我们就安排项羽休息一会儿,先来看看秦军的作战安排。

章邯军杀死项梁后,迅速渡过黄河,与王离的长城军会师,联合作战,大败赵齐联军,乘胜攻陷了赵国旧都邯郸。

章邯下令将邯郸城墙拆毁,将当地居民强行迁移到河内郡,以防止他们再次据城反抗,成为他运粮通道上的阻碍。

秦军看起来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秦军也有致命的隐忧。

巨鹿城虽小,但易守难攻,坚城短期内难以攻下,身后又有游击队四处袭扰,秦军的补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章邯命令王离率领20万长城军包围了巨鹿,自己率领20余万军队驻扎在巨鹿以南的棘原,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做好后勤保障,保证秦军后方安全。

秦军分工明确,王离军负责围攻巨鹿,章邯军一面当后勤部队,一面准备打击来援的诸侯军,两军遥相呼应。

王离的长城军,可是秦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在北方把匈奴人打的屁滚尿流。

秦王朝为剿灭叛乱,不惜把长城兵团都调入了中原战场,这就是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可见秦二世胡亥平叛的决心有多大。

其实,秦帝国除了长城军团,还有一支南方军团。

南方军团就是秦始皇派出南征百越的军团,这支军团大约有五十万的兵力,直到秦王朝灭亡,这支军队悄无声息。

依常理来说,看守边境的长城军团都能调回,这南方军团也不会例外,秦二世胡亥肯定也有过调回平叛的打算。

但遗憾的是,南方军团将军赵佗看到帝国纷乱,竟关闭了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在岭南自立一国,名南越国。

很正常,天下纷乱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忠义之士。

秦王朝的忠义之士章邯,早已东奔西走四处救火了。

章邯使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包围巨鹿,以逸待劳。

如果其他诸侯军前来,则以优势兵力在巨鹿一带决战;如果六国援军不来,等巨鹿粮尽兵疲,就一举攻占,消灭赵国。

这招围城打援着实不简单,就是要你们诸侯军全部赶来巨鹿帮忙,要你们诸侯军肉包子打狗,全部有来无回。

想法当然美好,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章邯和王离雄心壮志,却也心怀鬼胎。

王离之前是扶苏和蒙恬的副将,亲自见证了领导悲惨的下场,长城军虽然不敢反抗,心里肯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士气提不上来。

而章邯少府掌管皇帝的私产,明显就是秦二世身边的亲信,两个人肯定貌合神离。

如果是遇到一般的人物,两个人可以威风凛凛,心里再不满,打打顺风仗还是很容易的。

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

项羽没有按照章邯设想的常规作战方式,而是将正兵和奇兵进行协调配合,首先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带领两万士兵先行渡河,去破坏章邯筑造的甬道,断绝王离军队的粮草。

英布就像一把尖刀,直接插在章邯军和王离军之间,对守卫甬道的秦军展开了进攻,切断了秦军通往巨鹿城的粮食供应线,也将章邯和王离两军分割开来,便于各个击破。

这下槽了,甬道又不是碉堡,英布又特别勇猛,四处出击,破坏甬道,焚烧秦军粮草。章邯大军一来,英布就撤,总是不停地攻击甬道防守薄弱的地方,数绝甬道。王离军因此粮草匮乏,士气低落,肚子不饱,哪能再打胜仗。

对于秦军而言,这两万游击队真是心腹大患,小部队打不过,大部队又追不上,何况还有项羽的主力部队在漳河那边虎视眈眈。

祸不单行,这个时候,章邯的后台老板,秦二世已经身不如己了。

章邯灰心丧气,老子在前线拼命,朝廷在后面捅刀,不能好好干了,要保存实力。项羽用奇兵攻击甬道为诱饵,肯定想诱我出击,乘虚偷袭我军大营,截断我军后路,然后前后夹击,所以先要保护好自己。

永远不要按照敌人的思路出牌,这才是取胜之道。

项羽得到英布小胜的消息,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彻底击溃章邯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军的粮道,隔断王离军和章邯军的联系。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此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但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王离军时,他们只敢在营垒中观望,看看到底谁最厉害。

巨鹿城外,楚军旗帜鲜明,金鼓严整。

烟尘滚滚之中,项羽这条猛虎领导下的楚军将士,呼喊之声惊天动地,人人奋勇当先,势不可挡。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而上,继续击杀秦军。

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秦军军阵,步步溃退,秦军军营,逐一起火,秦军将士,身首异处,活着的人吓得肝胆俱裂。

王离依仗兵多,项羽靠着人猛,王离拼尽全力也干不过项羽。

没办法,王离你不要伤心,也不要自卑,你尽力了,因为在你那个时代,还真没人能干赢如狼似虎的项羽。

楚军战士在项羽的带领下,屡战屡胜,士气高涨,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王离军溃不成军。

诸侯军看到惨烈战况,人人战栗胆寒,项羽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凶悍的很。

项羽,你砍在秦兵身上,痛在我们心里,我们也怕你砍在我们身上,我们都被你征服了。

项羽的战斗力也把章邯惊呆了,这还是个人吗?

一条猛兽带领的几万猛虎,惹不起。保护甬道的秦军已经完了,王离的精锐军团也屡战屡败,四面八方的诸侯军也蠢蠢欲动,再不撤离,只能全军覆没了。章邯只好丢车保帅,放弃救援王离军,撤军回防。

这下可苦了王离,原先打算把这些肉包子一网打尽,项羽这么猛打猛杀,我自己成肉包子了,饿狗还那么多,彻底完蛋了。

看到曾经畏惧的秦军兵败如山倒,英勇的楚军在追杀败退的秦兵,诸侯军的勇气也上来了。

秦军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是打不死的小强,我们也要作战,去痛打落水狗。

项羽数次打败秦军后,召见诸侯军将领,诸将战战兢兢,穿越尸骨堆积如山、鲜血汇流如河的战场,来到楚军大营。

在战尘弥漫之中,刀光闪动之下,进入军营辕门的诸侯将领,吓得腿都软了,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

项羽,你是神一般的人物,我们好怕你。

自此,各国将领对项羽归心畏服,一致公推项羽为诸侯联军统帅,真正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诸侯联军在项羽的领导下,章邯和王离大势已去。

项羽指挥诸侯联军,包围了王离军,这下王离插翅难飞了。

王离真是命苦,诸侯军作壁上观的时候,都打不过项羽;现在大家都跑来群殴,王离军不要说打,想逃都没有机会了。

结局毋庸置疑,项羽统领诸侯联军大败秦军,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秦将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王离的长城军,全军覆灭。

王离你们之前在长城打打匈奴、吃吃烤全羊多好,以为南方人比匈奴人好打,非得来蹚内地的浑水,这下全完蛋了。

章邯不亏是名将,王离全军覆灭后,退守棘原,坚守待援,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不下。

章邯着实厉害,坚守城池;项羽神勇无比,也飞不上城墙。

一般的剧情是,两军相持时,最终失败的一方,总有奸臣跳出来捣蛋,奸臣其他可能不行,整人就是有一套。

果然,由于秦军屡屡退却,奸臣赵高跳了出来。

赵高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就把战败的罪责全部推给章邯,想找一个替罪羊,都是章邯指挥不利,与我赵高无关。

秦二世信以为真,派人责问章邯,谴责章邯工作不力。

不过,这是不是秦二世本人的责问,已经无关紧要了。

因为现在的秦朝廷,赵高说了算,其他人说了都不算。

赵高拥立胡亥为秦二世,功高盖世,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秦二世耽于享乐,赵高丞相实际上就是最高领导。

虽然至此,但赵高并不满足,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打算篡位当皇帝。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了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试探大臣们的底线。

这次实验名叫“指鹿为马”,搞得秦朝廷一片狼藉。

有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

本来鹿比马还珍贵,但赵高偏偏说送马给皇帝。

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这种送贵重礼物,还偏偏说是土特产的部下,不错嘛。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就是鹿,似乎意识到什么,勉强挤出一点笑容,丞相弄错了吧?这是鹿,怎么说是马呢?

皇帝和丞相意见不一致,就该群臣们表态了。

赵高没有理会秦二世的话,选择性忽视了皇帝的意见,一本正经地问大臣们,你们都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你们一把手和二把手闹矛盾,为什么要祸害我们?我们只想混口饭吃。

有的大臣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

有的大臣为了讨好赵高,出卖自己的节操,阿谀奉承,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呢!

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表示,皇帝说的对,丞相说的不对,这是鹿,不是马!

一些大臣因为惧怕赵高不敢说真话,颠倒是非,这样的做法是令人不耻的,也是应该鄙视的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但说实话的人没有被鄙视,只是结局更是悲惨。

赵高丞相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服从他指挥的人,是该死的人。

既然赵高丞相觉得他们该死,他们就不得不死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杀掉就是了。  

秦朝廷的正义之士,被赵高丞相一扫而空。

从此,秦二世能说的话,都是赵高丞相允许他说的。


  https://www.dldwx.cc/xs/47421421/667286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