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刘氏天下汉家郎 > 第五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五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前209年,就在刘邦放纵徒役、斩白蛇逃亡,惶惶不可终日之时,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也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当兵。

这两个军官没刘邦睿智,也没有刘邦幸运。

军官觉得管理九百人太辛苦了,就从这批壮丁中挑了陈胜吴广两个人当屯长,叫他俩协助自己,管理其他的人。

军官原意只是想找2个身强力壮的人分担些工作任务,偷偷懒,享受下被伺候的感觉,没想到要了自己的命。只能在阎王殿里昂天长叹,早知如此,干脆把他们全放了。

陈胜这个人不简单,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有一天,他和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聊天攀交情,兄弟们,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

大伙听了,都觉得陈胜搞笑至极,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  不要做白日梦了,省点力气干活吧。

陈胜不免有所感慨,这些人太没出息了,连吹吹牛也不会,想一想富贵的勇气都没有,我也太悲催了,怎么会和这些没出息的人在一起,于是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你们这些燕雀,怎配和我这只鸿鹄相提并论。这句话意味深长,既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又显示了背离群众的意向。

群众,就有这样的特点,眼光短浅,贪图利益,有很多缺点。但是,你不想方设法获得群众的拥护,你也活不长。

前209年7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大家都在大雨中徘徊、不能快速前进,陈胜他们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过了规定期限,按照法津规定都是该杀头的。

在生死攸关之时,陈胜和吴广的兄弟情谊直线上升。

陈胜和吴广暗地里商量,好兄弟,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干脆造反好不好?

陈胜慷慨陈词,口水都飞溅到了吴广脸上。

天下受秦王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始皇帝对我们好一点的缘故,始皇帝派他领兵在外驻守。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老百姓都听说他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了起来。吴广好兄弟,你还记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提出我们自己的落实意见。

现在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推翻暴秦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我们。

陈胜的分析还是很有水平,就是忘记考虑扶苏的感受。

扶苏要是在天上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我的威望虽然高大上,可用我的名义造我父亲和弟弟的反,有点滑稽了。

吴广抹了抹脸上的口水,觉得陈胜的主意很好,也没意识到主意是否滑稽,两人一拍而合,咱俩一起造反去。做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陈胜幕后指挥,吴广现场演示,玩起封建迷信活动来。

吴广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不顾鱼儿的痛苦,强行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

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

这是天意呀,只不过神仙很忙,派鱼下来传递神旨。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大楚兴,陈胜王。

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鸣叫声,都惊恐起来。这只狐狸太没道德心了,人家明天还要上班呢。第二天早晨,没睡好觉的戍卒们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陈胜也是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好像没什么特别呀。不过鱼和狐狸都知道陈胜王,看样子我们人也不能落后。

(13)

实事求是地讲,陈胜吴广玩封建迷信活动的档次还是差刘邦一大截,刘邦那里又是蛟龙又是赤帝之子,陈胜你就只能玩几条鱼和狐狸吗?不花点心思搞传奇,很难成功的。

吴广平时很爱护人,和大家都称兄道弟,戍卒多愿为他效力,影响力很大。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激怒军官,惹他当众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军官,有种就来打我。

那军官很听话,果然鞭打吴广,又拔出佩剑,想吓唬吓唬吴广。小子,不要在我面前太嚣张,也不要挑衅我,我很生气。我有剑,再不听话,小心我用剑刺你,怕不怕我?

军官完全看不清形势,人家气势汹汹挑战你,就是想拿你的头来祭旗,顺便干一把造反的勾当,你还拿剑去吓唬人家。这下可好,让吴广在兄弟们面前找到了杀你的理由。

军官想吓人,吴广想杀人。猝不及防之下,吴广奋起夺了军官的剑,还把剑插进了军官的胸膛,杀死了军官。

另一个军官看到自己兄弟被杀,赶紧拔出剑来,想砍了吴广。旁边观战的陈胜出手了,人家一对一,你瞎掺和什么,你帮忙,我也加入,大家群殴,合力杀死了两个军官。

九百名戍卒免费观看了这场血腥的搏斗戏,都很佩服陈胜吴广。这两家伙胆子很大嘛,杀了两个军官,干了我们一直想干却不敢干的事,还让我们免费观战,真是带劲。

戍卒们沉醉在看戏不要数钱的喜悦中,没意识到陈胜吴广让你们看戏,不找你们要钱,不是他们大方,而是想放长线钓大鱼,要你们提着脑袋和他俩去玩冒险游戏--造反。

陈胜吴广随即召集戍卒们,召开造反动员大会。

兄弟们,我们在这里遇上大雨,都误了期限,误期按规定是要杀头的。即使不被杀头,将来戍边死去的肯定也有十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大家一定不要怕,我们一起去干暴秦一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戍卒们都不想王侯将相祖传,我们穷小伙也想要机会,大家也想做王侯将相,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富贵险中求,为了能做王侯将相,我们心甘情愿跟随您,听凭差遣。

陈胜吴广开完动员会,马上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在大泽乡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暴秦的第一枪。

陈胜任命自己做一把手,吴广做都尉。首先进攻大泽乡,攻克后又攻打蕲县。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不断补充兵员扩大队伍,人多就是好,力量总要大一点。等行进到了陈县的时候,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卒好几万人。

兵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所到之处纷纷归附。

攻克陈县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都来开会议事,主要议程有一项,我陈胜能不能当王。

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心知肚明了,陈胜想称王。与会的英雄豪杰顺应形势,纷纷劝进,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国的政权,论功劳应该称王。不过,不要忘了我们的功劳。

陈胜心里喜滋滋的,老子也要王霸天下了,为了展示民主气派,又去征询两位牛逼人物陈余、张耳的看法。

陈余、张耳之所以牛逼,因为他们的戏份很多。按照历史导演的套路,谁牛逼,谁就来演;谁最厉害,谁当主角。

陈余、张耳当然不是主角,但也是重要的角色。他二人提出异议,不赞成陈胜急于称王,并摆明了制胜之策。

陈余、张耳二人首先表达了秦朝必亡的结局。秦国无道,不仅不与民休息,而且穷凶极恶,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掠尽百姓的财物。

接着这二人为陈胜量身定做,如何去干好造反事业。

将军您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树敌。

这样做,会有显著的成效。给秦国树敌越多,它的力量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需要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

这样做,会有完美的结局。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

陈余、张耳的谏言太有水平了,和后来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刚刚起义不久,兜里只有一毛钱,就想购买一万元的东西,会没有朋友的。

陈胜不是朱元璋,没有抵御住称王的诱惑,少数要服从多数的,我心意已决,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14)

大泽乡起义首战告捷,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对秦国的仇怨瞬间被点燃。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既然陈胜吴广领了头,大家也不甘落后,许多郡县都杀了他们的长官来响应陈胜,联合西进以攻秦,造反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

大家一起来造反,一起打进关中去,抢钱抢粮抢女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瞬间就成为世界潮流,天下大乱,天下人都疯狂起来。

陈胜称王后,以陈县为张楚政权的都城,调兵遣将,四面开花,到处攻城略地,扩大地盘,主要派出六路大军:

1、葛婴攻略蕲县以东;

2、武臣、张耳、陈余北略赵地;

3、周市略夺魏地;

4、吴广监督诸将,进兵荥阳;

5、周文西进,向函谷关;

6、宋留取道南阳,向武关。

陈胜派出多路大军,趁朝廷还没反应过来,所向披靡。

秦二世醉生梦死,不理朝政,朝廷被赵高把持。赵高掌权只有一个原则:皇帝高兴。就算造反肆虐横行,也无所谓。

大家可能很疑惑,怎么没几个认识的?没错,最厉害的还没出来,这些老大没死完,厉害的小弟就没出头之日。

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出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陈胜派出的周文大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直逼秦朝都城咸阳,早已不是小打小闹了。

危急时刻,整个朝廷都惊慌失措,再不派兵,起义军就要杀到眼前了。秦二世只好丢下自己手上的美酒,推开身边的美人,召开平叛工作会议,决定派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想去支援起义军。陈余张耳的预言成真,陈胜吴广的好日子到头了。


  https://www.dldwx.cc/xs/47421421/66828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