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红楼]林氏太子妃 >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二回、贾元春为弟苦筹谋、林如海早归得天伦

        且说贾元春略看过学堂情景,对于宝玉进学一事心中大感不安,只是见宝玉还年少,心中想着也当有转圜之机。

        回到府中却也思量一番才去与父母说话,只怕自己若是说得太重,父亲贾政必定又是要叫了宝玉来骂,宝玉这脾性,多是因为畏惧贾政才表面答应了你今后必定也是心中不服。

        背过身去,老祖宗再宠一宠有的是法子荒废了学业。

        元春对父亲贾政道,“孩儿今日去那族中看了,确实不太妥当,不知父亲有合意的先生?”

        王夫人当下也在,提及读书,便又想到了早逝的儿子贾珍,“早前珠儿还在的时候,去的是国子监,可惜当下却是不能了。”

        贾珠用的原也是国子监给大房的缺,只是当下,他们荣国府的已经用了,贾珠能读一点书,又取了李纨,而那国子监也不再给世家留有名额。

        贾政见了女儿这等操劳模样,心中一面是安慰,却又感心酸,道:“若宝玉有你一半知事,纵使书读得不好,有着祖宗的基业在,又有什么要紧!”

        可贾政也晓得,宝玉当下却是万事不能,只在姊妹间厮混。

        元春便又道,“父亲可不能这么说,宝玉却也是聪慧,只要收了心思,会好的。”

        王夫人极为赞同女儿的说法,她养的孩子她知晓,宝玉比之环儿等,要聪慧许多,连忙也道:“正是如此。”

        只听贾元春又向父亲建议,“若我说,咱们家中给宝玉单独找先生却也不能慢,只是若实在找不到,想必林姑父从举业出身,一定认识不少读书人,想找个夫子,怕是比我们府上更容易。”

        贾元春说的不无道理,林如海是走过科场的人,同窗里必定有卓识之人,就说那贾雨村,也是得了林如海的引荐才往京中来谋缺。

        早前原本差点被林如海聘在家中做西席,若说林家和贾府里去请同一个先生,为着林家探花的名声,肯定那人也要先选林家。

        更不用说当下林如海又升了官,得主大事。

        贾政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点头道,“可你林姑父当下一时半会也回不了京。”

        想着要借林家的势,元春倒也不那么着急了。当下林家没给他家哥儿找个好的读书去处,想必就是等了林如海回来做主。

        他们荣国府里只要尽心帮忙,拿出自己的诚意来,今后若是换成他们去求林家,那林家也是拉不下脸来拒绝。

        于是贾元春道,“我们家中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好先生,只管用心找了,将来必定是不能叫姑父满意,等他进了京城,在求他帮忙,要宝玉和林哥儿一处进学,两家都出点力,还能显得和睦。”

        贾政这个人没有这么多弯绕,王夫人却是有,一听就知元春是什么意思,怪倒是这个女儿总是对着林家哥儿礼遇三分就是要宝玉受委屈,也要叫两人书法放在一处。

        王夫人听了女儿的说法,也笑道,“你说得是,他如今即是不在京中,我们也得多操心才是。我也是问了王家,正各处找好先生。”

        贾政对此也没什么说的,只说自己会再去打听好的夫子。

        而后元春也没将此事瞒着贾母,她原本是想着还不如直接将族学停了,家中也省一份银子,可惜却也不是他们说不办就不能办的。

        到时候叫贾府的族人指着脊梁骂数典忘祖就不妙了,只是元春要王夫人将族学份例减几分,等这一个夫子到了期,下次请个能教书识字的就成,不必请什么大儒。

        反正宝玉今后也不再和他们一处进学。

        王夫人深以为然,将此事与贾母说了,贾母也赞同给宝玉单独找个好的夫子,毕竟贾赦和贾政两兄弟,早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贾母对王夫人道,“良师难求,若是短了拜师的礼,我这儿有,不必省着。”

        贾政见母亲如此,感激不已,又想到贾母历来对宝玉的疼爱,也是操了不知多少心,恨不得上前磕头。“倒是叫老太太为着个孽障操心了。”

        贾母见贾赦等人神色有异,看着堂下众人,冷笑道,“你们也莫要觉着我偏心,等将来兰儿念书了,或者琏儿家的进学了,我都这般!”

        众人直到是不敢,“老太太素来是最疼小辈的。”

        然大家都新知肚明,便是老太太给的物件上不偏僻,但一颗心也是要分给宝玉。

        就说贾府上下正掏空了心思想给宝玉找个好夫子,一时半会还当真难办,眼看着贾元春出门的日子越来越近,贾母又叫人摆了宴席,请了林家人来一乐。

        只当是上一次还席,再者元春这一出门,怕是难回府上。

        这边为着预备园子买了的小戏子,排好了一出戏,像模像样,便拉出来叫奶奶们先看一看,若有不当,也好改了去。

        下人要报一件大事,也顾不得夫人们还在听戏,急急忙忙跑来,跪下就大声道,“老太太、太太、老爷来人说,林姑爷已是加急回京了,当下进了宫中面圣!”

        林崔氏听了果然大喜,连忙叫赏赐报信的,又对女眷们笑道:

        “哎呦,我们老爷也真是,怎么这般快的,先前也不给我们家中人递个消息!我们也好在家中等着他!”

        此时又有人来,“老太太、太太,林家来人了。”

        林崔氏将手一摊,又道,“您瞧瞧,我们家的消息,却也还没有您这边快。”

        贾母心中很是受用,也也笑了,“你一个女人在京中,还带了两个孩子,能顾得过来就不错了,又没有人在外面走动,消息自然也就慢一些。”

        王熙凤又叫人赶紧去把林家的人领来说话,那林家婆子到了,跪下回话。

        “太太,老爷派了人从宫中传话,说面圣怕是有好些事情要回奏,这几日也不知能不能出宫,听说太太和姑娘在国公府上做客,要太太和姑娘不必挂心,且好好玩乐,又问府上的老太太好。”

        贾母听了,拉着林崔氏的手笑道,“这下可安心了,免得你们回去心焦,就在这边好好玩乐着,免得林大人也在宫中挂心。”

        林崔氏似笑非笑,她倒是一直安心,只是方才听了这个消息,贾府里未必安心,毕竟依着他们官场斗经验,忽得召了林如海加急进京,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值不定是叫了回来杀头的!

        林家夫人又道,“我却是不挂心,我们家玉儿怕是等不得了。”

        说着又叫这人去给黛玉回话,黛玉当下和姊妹们在元春处玩,贾府里来了人带路,领着报信的过去了。

        黛玉听了消息,就来了母亲这边回话,林家哥儿却不在,贾母见黛玉眼眶发红,必定是哭过了,拉了她过来安慰。“也难为这孩子,毕竟好些日子没见。”

        林崔氏拿了帕子给她擦眼泪,也心疼道:“你莫要难过,等你爹爹从宫里回来,你就唯他是问,怎么这多时才回来。”

        黛玉垂首道,“父亲能早些进京,我已是知足了。”

        毕竟是个离了父亲这么些年的小姑娘,如此乖巧,越是叫人心疼。

        林崔氏又见儿子没过来,问下人,“你们大爷何处去了,赶紧给他说了这消息,也叫他高兴高兴。”

        那人又道,“奴婢已是去回了大爷。”

        林家夫人又问,“你们大爷如何说的,可是高兴坏了。”

        然而林家下人,却是不知该怎么说,还是旁边一道去的贾府里的小丫头会讨巧,答到。

        “林家大爷、大爷却也不怎么说,只是站在那山石顶上,道‘怎么那么早就回来’。”

        小丫头将林律的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惹得众人都笑了,脸方寸还在哭的黛玉,想到哥哥的模样,也是破涕为笑。

        贾母眯着眼道:“这儿子见老子,都是差不多的模样。”

        林如海即是专门遣了人这么说,林崔氏就也没有忙着回去,只叫人先去将老爷的东西预备好,若是林如海真要在宫中呆这么久,就是等她们回去了,再慢慢预备也来得及。

        贾母那边散了席,林崔氏才带着两个孩子归家。

        一进门就见管家娘子笑盈盈过来报喜,“太太、姑娘、大爷你们可是回来了,老爷已是到家许久了,正等着呢!”

        听说林如海到了,黛玉也没有了往日的矜持,仍是不肯相信,“父亲,父亲不是说要几日才能出得宫?”

        此时只听得一个极为熟悉的声音,林如海已是换了家常的衣裳,从那边走了出来。

        黛玉见父亲风度翩翩,精神矍铄,比之相别之时更加健朗了,心中又是安慰,又是辛酸,好似打翻了灶台的五味瓶子。

        林如海看着黛玉笑道,“想来玉儿必定是极为想念我,为父就禀报圣上,圣上开恩叫我先回家中与家人团聚,故而先放了我回来。”

        黛玉上前拜见,忍不住痛哭,不想林崔氏扶着痛哭的黛玉,也一面跟着抹眼泪。

        “老爷——呜呜呜!”

        唯有楚彦和林律十分无奈,对视一眼,那一刻,他们都读懂了彼此内心的想法。

        差不多行了,叫人瞧着害怕!

        早前楚彦这师兄和嫂嫂,闭关修炼,分别了五六载都不见如此,当下演得也太卖力了!

        林如海不单是在这一处卖力,当官那也是兢兢业业,这一次见了家人,果然进宫里两日向圣上述职。

        贾政好容易等到了这位探花郎休沐,才请到了人。

        见了林如海,略微寒暄,贾政也不好问皇家机密政务,于是便道:“当下我正操心那孽障的学业,找了许久的先生倒是勉强得了一个。”

        林如海也不曾因为步步高升而娇纵忘本,谦虚道,“您操心了,我那孩子可有惹了是非。”

        贾政连道不敢,又说:“哪里,一家子兄弟,应当的,如今你进了京来,在读书一事上,门路必定更多,还是要找个可靠的夫子指点着才是。”

        兄弟?他林家的哥儿可没有贾家的兄弟。

        林如海虽是这么想,但面上毫无波澜,点头,“这是当然,早几日我进了宫中,圣上正说了此事,想将国子监扩建,预备开了名额,叫那些寒门学子也能去考。”

        贾政听此也是眼前一亮,圣上如此重视举业,若是多了名额,他们府上或许有办法把宝玉也弄进去,但是贾政说出来的话,没有什么纰漏。

        政老爷摇摇头,“可那总是国子监,他们资历却是浅了。”

        林如海点头,“是有些浅,圣上说了考了童生的就能去试一试,不拘一格降人才,考文也不考八股。”‘

        听说不考八股,贾政惊讶的同时,越来越觉着宝玉有望,似乎也没有这么孽障了。“如此以来倒是要好生督促他们读书,考了童生今后也有机会。”

        贾政刚想说要林如海帮忙物色夫子的事,林大人轻飘飘,一句话,就叫他彻彻底底凉了!

        “那孩子早就考了童生,还是头名,若不是上了京,今年也该再入场,明儿我就叫他去报国子监的名!”

        贾政一听这话就变了脸色,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dldwx.cc/xs/55314751/159290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