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视频通万界!开局盘点诸天主神 > 第四章 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

第四章 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


  某大秦帝国,咸阳宫内。

  看完《神话》的秦始皇嬴政面色骤然一寒,看向咸阳城内赵高府的方向,眼神冰冷道:

  “通武侯王贲听令!”

  王贲震惊了一下,马上恭敬出列,抱拳向嬴政揖礼道:

  “微臣在!”

  嬴政眼神里射出一道杀意,道,

  “寡人令你即刻带领500甲士,抄了赵高府!

  将赵高身在咸阳的所有家眷亲属,一并下狱,听候寡人发落!”

  听到嬴政发下的命令,王贲、李斯及一众不明所以的大臣们全都一愣!

  紧接着,众人意识到,一场腥风血雨将要席卷赵高府!

  看着满目惊愕的在场大臣们,嬴政满目威严的看向愣在原地的王贲,道:

  “通武侯,是没有听清寡人的命令吗?”

  王贲浑身一震的立马反应过来。

  虽然不知陛下因为何缘故要让自己带人抄了赵高府,但身为臣子,王贲十分清楚自己的本分,当即抱拳领命道:

  “喏!微臣这就去办!”

  说着,王贲便按剑离去,走到王翦身旁之时,王贲询问似的看了一眼王翦,见王翦冲自己点了点头。

  王贲猜到王翦定是知道什么内情,当即也不多想,心神大定的快步离去!

  而身为丞相的李斯自然也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恭敬问嬴政道:

  “陛下,赵高犯了何罪?竟惹得陛下如此动怒?”

  百官群臣们齐齐望将过来,嬴政神色严峻的轻哼一声,道:

  “此事明日上朝再议!”

  说罢,下朝了。

  “王太师,你同陛下在一起,可是其中发生了什么不为人所知的事情?”

  王翦抬头看了一眼嬴政的背影,知道此事说予李斯听也无妨。

  便当即小声的将【诸天网】内发生的一切悉数告知了李斯!

  听到陛下竟然看到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陛下会驾崩在沙丘,赵高更是在嬴政驾崩后与他篡改遗诏,大秦二世而亡……

  “多谢陛下宽容大度……”

  李斯头上不断流冷汗,嘴里不停念叨这一句。

  他知道,这个未来或许是真的。

  “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好在陛下宽容大度……

  赵高不在,定是陛下试出了赵高的狼子野心……

  陛下这……算是改变了未来了吧?”

  李斯转头不敢相信的看向王翦,王翦轻笑一声,抚了抚自己的胡须,道,

  “应当是!赵高死不足惜!陛下抄了赵高府,将赵高一家下狱,亦是最有应得啊!

  而你,对于权力的欲望太大了,可也是一心为了大秦,陛下才放过你的。”

  说罢,便离去了。

  第二天,上朝。

  嬴政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百官群臣闻言皆是恨恨道,

  “可恶!赵高这奸臣真是死有余辜!枉费陛下如此宠信于他!”

  “陛下斩得好!赵高简直罪该万死!陛下没有诛其九族就已是非常仁慈了!”

  “幸亏陛下有仙人帮助,不然,大秦危矣!”

  “此当是天佑大秦!天佑陛下……”

  ……

  “这是后世对你的评价——

  秦始皇是华夏历史上功绩最伟大、历史地位最重要的皇帝,没有之一,却绝非仅仅因为他首创皇帝制度,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帝。

  此外,和通常大众印象的“暴秦”不符,秦始皇更是对功臣最信任、待遇也最优厚的开国皇帝之一。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功绩最伟大、历史地位最重要的皇帝,没有之一,却绝非仅仅因为他首创皇帝制度,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帝。

  自秦孝公商鞅变法起,处于西周故地的秦国,法度严明,唯以耕战为本,戮力丰业,耕织粟帛,广积财孥,又据有关中平原地理优势,虎踞难攻不落之函谷关而俯视天下,以一国屡抗六国联军而连战连捷,到新任秦王嬴政即位时,已是二分天下有其一。

  秦王嬴政,承献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等六世先君之余烈,择李斯、尉僚、蒙毅等能臣而委之以责,遣王翦、王贲等良将指挥大军吞灭六国,历时十年之功,天下合一。

  而后嬴政始建帝制,自称始皇帝,令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单位,又整顿交通,在全国修建驰道,将天下混同为一;废除分封,广立郡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每十里设亭,各有官员管理治安、监察民众,使中枢命令可迅速传达到帝国每个角落。

  此外,秦始皇更派遣蒙恬驱逐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从此足以应对异民族的大规模入侵;派遣屠睢攻伐百越,修建灵渠,连通长江珠江水系,开拓岭南大地,扩展为新的华夏领土。

  关东六国,齐楚燕赵魏韩,他们不是王世充窦建德,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张士诚陈友谅那种军阀政权,而是有几百年历史、有自己统治精英集团,形成了自己独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真正“国家”。

  所以战国七雄才能动辄动员超过十分之一人口,出兵数十万鏖战,类似于近代国家的总体战,论凝聚力和向心力,远非后世那种一战即亡的割据政权所能比。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种种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打散了关东六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原来彼此隔阂的列国民众,重新捏合成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雏形,建立起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之后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其功绩冠于千秋万古,远远超过后世王朝那种平定乱世、削平割据的统一。

  秦始皇嬴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秦国历代先王,一直广纳四方之客,择其能者而委以大权,不拘一格举拔人才、充分信任,可说是【夫物不产于秦,而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先后执掌国政的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吕不韦、李斯等重臣,莫不是出自关东诸国,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功名之心而来。

  所以君臣彼此无间,上下一心,令国势长盛不衰。

  秦始皇在这方面和大秦先君一脉相承,统一天下后,对开国文武功臣也非常宽厚,对他们不吝爵赏,结为儿女亲家,更大力举拔他们子弟。

  王翦王贲父子同朝、分军伐灭五国,一门两侯,荣宠终身,其孙王离亦为长城军团副将,执掌军权。而他们的子孙就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最顶级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

  蒙氏祖孙三代蒙骜、蒙武、蒙恬相继为秦国大将,蒙毅亦封上卿,为国家重臣。

  王翦:大秦武成侯

  李信率军伐楚大败,秦始皇非但不加加罪诛戮,而是自己承担用人失察之责,后来又再次起用李信为王贲副将,从攻灭燕齐,才有世代将门、人才辈出的“陇西李氏”,后为另一最顶级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甚至李唐皇室,也同样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子孙。

  还有赵国王子赵嘉,在赵国灭亡后自立为代王,坚持反秦六年才被灭,始皇亦未诛戮,并让他儿子赵公辅迁居天水,负责管理西戎,子孙繁衍为“天水赵氏”,故赵姓世以“天水为望“。而赵王迁后裔被迁居涿郡,是为涿郡赵氏,后裔赵匡胤建大宋王朝。

  【秦使嘉子公辅主西戎,西戎怀之,号曰赵王,世居陇西天水西县。】——《新唐书·宰相世系》

  像王翦率军伐楚时求田问舍,始皇亦是心知肚明,君臣默契方有此佳话。

  而后世许多良将功臣,如王镇恶、高长恭、年羹尧等,以为也学王翦贪贿自污,便可保身家性命,岂知反而被他们君主抓住借口,枉送性命,只因为他们不曾有幸,遇到秦始皇这样豁达的皇帝。

  秦始皇如此气魄,如此胸怀,不愧为千古一帝,却因为他崇尚法治,贬抑儒家,被后世腐儒们当做“暴君”模板,污蔑贬低了两千余年,这些饱学之士实在是羞也不羞?

  秦始皇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皆是能前人所不能的各种开创,令初生的华夏文明得以抵御游牧夷狄的侵袭,并不断拓展壮大,而至辉煌。

  所谓古典华夏帝国,便是自秦始皇赢政起,到汉武帝刘彻为止,基本模子都已打好了。

  后世任他再如何雄才伟略的帝王,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内,也不过是在这个秦始皇开始画、汉武帝完工的圈子里折腾打转。

  是以,秦始皇才是华夏版图的真正奠基人。

  比之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尧舜禹汤,更名副其实得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

  秦始皇晚年穷奢极侈,横征暴敛,赋税沉重;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等庞大建筑,使得百姓的徭役负担沉重;他又修筑长城,使得大量百姓因此丧命,他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上这些措施最终导致了秦的快速灭亡。

  但他之于华夏文明的重大贡献,堪为我辈后世子孙所永久铭记。

  他称的上[千古一帝]!”

  一段录音播完了。

  大秦世界的秦始皇沉默。

  [以唯物主义观来看,那么对他的评价就一定是褒多贬少。]

  [不用历史唯物主义了,那么对他的评价就会迅速变坏,但这也同样意味着,王朝秩序的崩坏。]

  [他只是一介凡人,又怎能做到尽善尽美呢?]

  


  https://www.dldwx.cc/xs/73051698/6994680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