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快穿之行旅 > 长兄难为1-72

长兄难为1-72


  有过一次考试的经验,这一次大牛就没有上一次那么慌乱了。

  在去县里礼房报名的时候,大牛就在县城里找了一个挺靠谱的中人,花钱让帮忙在正月到五月间租个小院子。

  中人是拜托县城的黄松给介绍的,不仅介绍了中人,还给大牛借了好几本文集,都是他搜集的往年县试和府试上榜考生的习作。

  上次去县里考试,大牛是一个人去的,因此是花钱住的客栈,也是那一次赶考真正让大牛感受到古代农家供一个子弟科举的负担有多重。

  首先考生报名,五人互结,村人担保还不够,还需要有本县的廪生作保。

  廪生作保不是无偿的,一般每个人都要给两三两银子的作保费,毕竟人家给你担保可是担了风险的,要是谁作弊被抓,作保的人也会受牵连。

  除了作保费,还有赶考的路费,如果是县城里或者县城周边的人,隔得近,路费就不多。像很多住的远的,来回一次的路费也是必要开销吧。

  你到了县城里,总不能不吃不喝,露宿街头吧,作为一个读书人还得注意面子不是。

  客栈住着,住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再加上吃吃喝喝,你考试前到县城里,直到发榜回去,怎么的也得半个月到一个月吧。

  住的远的,又过了县试考府试的,那可就不止一个月的事,至少在县城里得待三个月的。

  有些人年年不过年年考,每年都得花上一大笔钱赶考,全部算下来,一年至少得七八两银子。

  如果还想跟其他读书人一起集会聚餐,喝喝花酒,买东买西的,十两银子很快就花光了,这还算克制的。

  像大牛上次赶考,搭的是二庆叔出门贩货时的顺风车,去的路费就省下了。

  而吃住这些,因为去的迟,靠近县城礼房周边的客栈都住满了,只能在挺远的客栈里住下。

  吃食上,每天每顿也就一个菜,花费还好,不算很大的开支。

  更别说后面等出榜的时候,大牛给客栈里帮厨,他可没有现在这读书人“君子远庖厨”的那股清高劲儿。

  现在的读书人,就算是家境拮据知道节省的,干什么都不会去做帮厨这样的腌臜活计。

  那几天帮厨,客栈老板看手艺的确不错,拉来了不少客人,不仅付了工钱,还给五十文的“奖金”,甚至还想把大牛就留在那里干活儿。

  而跟其他许多赶考的书生们开诗会、文会各种会,如果是许多人都去的大型的诗会文会,大牛倒是跟着客栈里结识的书生们一起去,这种就是不花什么钱的。

  至于那些小文会小诗会,大牛倒也被邀请过一次,是在客栈一个书生被邀请时,顺便邀请去的。

  地点在县城的一家青楼里,气氛的确让人沉迷,桌上好菜好酒,前面姑娘弹唱,每个人的旁边还坐了一个漂亮姑娘端茶斟酒。

  但那花费可真不小,一个晚上五十两银子,这还只是吃个饭的花费,如果还想留个宿多些体验的,花费更大。

  虽然是有人请客的,但大牛跟同行的书生吃了饭就告辞了,穷人可过不了那奢侈生活。

  大牛也就去过这么一次小文会,这文会交流倒是交流了些,但你总不能老是别人花钱吧,有机会你也得请回去不是,大牛作为一个穷人自觉告退。

  大牛那一次赶考,差不多最大的开销就是在请人作保上,还自己创收,相比很多人已经是花的少了的,也还是花了快五两银子。

  这一次赶考还有三牛和四牛两个,光是作保费就得花六两,还不算吃住用这些。

  因此大牛这一次就特意托人给租个小院子,虽说租金是一月一两,但三个人住客栈花费可不小,租院子相对客栈是很划算的了。

  在客栈里可以直接点餐,但租院子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更麻烦些,所以大牛把大妹也打算带去县城,专门帮着洗衣做饭,兄弟三人好能专心备考。

  “大妹,你点点东西,还有什么没拿的?”大牛将最后一个装着炭的篓子放上车了后说。

  “叔琅,季理,你们的东西都带好了吗?书全都带上,别落下了。”

  “大哥都带好了。”

  “我也带好了。”

  “带好了就好,明天出门了,可就不会转身回来拿了,你们自己仔细着些。”

  大牛叮嘱了几句,把背着的竹椅放下,将里面晃着晃着快睡着了的大豆子抱出来,逗几下清醒了。

  “大哥,咱们这就出发吗?”三牛问。

  “对,咱们这下吃了早食就走,到镇上了和二庆叔,二郎一起走,走的快半下午的时候就能进县城。”大牛出来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什么缺的了。

  “然后我们就在县城住下了?”四牛脸上很高兴地问。

  “暂时住下,考试完,等榜单出来了就回来,这次就可以看出你们究竟学的怎么样了。”

  “我肯定行的,院试轻轻松松!”三牛一昂头,挺自得地说。

  “那就真希望是了,不然赶考一次又麻烦又费钱的,考个几次,你们就读不起书了。走吧,先去食肆里。”说着,大牛将大豆子又放回竹椅里背上,打开了院子门。

  三牛将大黄牵着出了院子,大牛,大妹,二妹连带着大豆子坐上牛车,三牛回身关上院门,也上了牛车,鞭子轻拍,大黄就知味地动了。

  到了食肆,一家人没耽误时间,很快吃完就准备出发。

  这次是二牛赶着车将四人送到镇上,到镇上二庆叔那儿后,再搭上二庆叔的车到县城,二牛就返程回家。

  走到半路的时候,大牛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没带着,正想着,突然头被什么碰了一下。

  “大牛!你怎么不叫我!我吃完饭才发现你们走了!”

  “哦,原来是你啊,我说怎么感觉忘了什么呢,好吧,下次肯定不会忘记你的。”大牛在脑海里安抚道。

  “我才不信你,你这话可不是第一次说了!”

  “我保证,下次肯定不会了,你看咱们这次到县城待那么久,想吃什么都行。”大牛赶紧转移注意力哄道。

  “我要吃烧鸡!就是那一家的!”

  “行行行,就买那家的,买两只,要什么都给你买。”反正你不吃,四个人也要吃两只。

  “哼哼,行吧,暂时就这样吧,等我再想起来了再说。”

  “诶,大哥,元宝怎么飞来了?”大妹回身拿东西,看见了问道。

  “不知道,应该就是想跟着我而已,没事,咱们带去县城去。”

  “可是要是飞走了怎么办,那就找不着了呀。”

  “没事,飞跑了还省了粮食呢。”大牛说着戏谑地看着元宝。

  元宝头一扭,直接屁股对着了大牛,不理人了。

  正月里,温度还很低,最难受的还是风吹着,露在外面的半张脸感觉都要破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快冻住了的五个人总算是到了镇上,二庆叔给带着好好暖了暖身子,吃了顿饱饭,没耽误行程,将东西都搬到了二庆叔家的骡车上。

  东西搬完了,二庆叔和二郎,还有大牛,大妹,三牛,四牛,元宝乘着骡车往县城去,二牛则围着棉被辞别了关婶子和妞妞往家去。

  “大牛,你们到县城是住哪儿?”二庆叔将头凑近些问。

  风太大,要是不凑近些,根本听不见。

  “二庆叔,我这次是租了一个院子,不然住客栈实在是不方便。”

  “哦,对,你们还得住挺久的吧?”

  “是啊,我定的是到五月中旬,要是三个人县试都没有过,就早些退了回来。”

  “你们肯定都可以,我听表兄说了,三牛和四牛两个很是努力,不仅自己用功还带着同窗们也用功。这么一比起来,二郎真是不开窍!”

  “二庆叔,二郎念书的时候也很是用功的。”

  “算了,算了,他读书不行,不然我不至于让他跟我一起做生意,能读进去,我肯定供了。”

  “二郎生意做挺好的,马上弟妹生了,好好培养小侄儿就是。”

  “我看够呛,二郎媳妇娘家那边也没什么念书的天分,这读书啊,还是得看天分的。那时候大郎和二郎是跟你一起念的书吧,每次表兄找我说,我都没脸听。”

  “大概夫子是要求更严格些,说话也更直接些。”

  “大牛你不用安慰我,就是天生不吃那口饭,急也没用的。你看你家里几兄弟都有那天分,像你们爹。”

  “是,二郎也很好,生意做的比我好很多了。”

  “也就这点了,不然什么都不行。”

  二庆叔每次进货都是和儿子各赶一辆骡车,二庆叔和大牛坐在后面装东西的车上,其他几个坐前面那辆车。

  好在二郎是坐前头那车的,不然二庆叔这一段吐槽真让人尴尬了。

  镇上到县城的路比村里到镇上的路短,骡车的畜力小一些,但比牛车的速度更快,因此两车到县城的时候才下午三四点左右。

  县城相比起来,不仅有城墙围着,并且进出城门都要检查问询,每人还要交两文的进城费。

  以往二庆叔和二郎都是走的小路从别的地方走,不用进城,直接到相熟的乡亲家里歇。

  不过这次因为大牛几人的缘故,二庆叔和二郎是进了县城到大牛租的院子里休整一夜。


  https://www.dldwx.cc/xs/87212630/5257944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