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快穿之行旅 > 长兄难为1-37

长兄难为1-37


  张大牛用筷子将一个碗中的南瓜发糕与碗壁分离,再用菜刀切分成几份,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分了一块。

  张三牛、张四牛、周勇、大头、瘦子几个分到手后,不管还很烫手的温度,左右手轮换拿着往嘴里塞,烫到了舌头也不舍得吐出来。

  张二牛就明显不急,吹一吹冷了才放到嘴里。

  要说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也不是吃不到好吃的,但现在还总是一副馋的不行的样子。

  发糕热的好吃,凉了味道也挺不错,张大牛趁着热把六个碗里的发糕都分出来。因为是在碗里做的,所以形状不是中规中矩的方形。

  形状虽然不一样,但是味道和张大牛记忆里的是差不多的。

  到申时中的时候,换算一下,差不多下午四点的样子,去收地税的队伍回来了。回来食肆后没有久待,喝了杯茶就准备赶路回去。

  张大牛用竹编的盒子把做好的发糕装上,放到了周勇负责的牛车上。

  周勇是兴高采烈地接下了,但周顺爷爷和张大牛好一番推脱,最后才接下。

  这一盒子的发糕不算多,十个人肯定是吃不饱的,但垫垫肚子,稍微缓解一下饥饿绝对是够了。

  周顺爷爷招呼队伍出发,走出去老远了,周勇、大头还有瘦子三个还回身挥手致意。

  等到队伍转过了前面的弯,看不见人影了,张大牛几个才回去。

  那边的周勇三个也等到转过弯看不到人了,才意犹未尽地回头向前走,当然不是有多舍不得张大牛,而是舍不得他做的菜。

  张大牛几个回了食肆,张大妹和张二妹两个也从后面出来了。

  虽然在里面两个人也是坐着,缝缝补补或者做做别的针线活儿,但总不如能随便走动的时候舒服。

  等到人一走,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洗涮收拾干的起劲。

  就算是干活累,也不要憋在屋子里休息。

  现在这个时间点,早上去镇上的人也到了回来的时候,过路的行人也到了要休息吃饭的时候。

  人少的时候,张大牛一般都不再亲自上手做饭了,张二牛、张大妹还有张二妹三个足够应对了。

  今天因为有人在这里,张大牛就没要求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看书背书,识字练字。

  毕竟客人在的时候,也不好把两人拘在里面不见客。

  但是你在旁边招呼什么的,两个小孩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城门下读书这种狠事,那是伟人才能干成的。

  一般的人,至少张大牛做不到,当然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现在看起来也是做不到的。

  不过张大牛把这个故事说给两个小孩听,倒是有些正面作用。

  这个故事说完的两天内,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还真是被激励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待家里背书练字。

  但是第三天的时候,两个人就像凳子上有刺一样,坐不住了。

  张大牛也不强求,坐不住了就放出去玩,只要任务完成了就行。现在没有同窗比着,没有竞争压力,能做到基础就不错了。

  等把这两个送到镇上去念书,有了同窗比着,自然就有竞争压力,动力也会有了。

  等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张大牛开始做今天的晚饭。晚饭除了做饭以外,张大牛又做了些南瓜发糕。

  这些南瓜发糕是为了让张三牛和张四牛带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的,昨天让虎子来玩,却忘了今天的事。

  张大牛估计虎子应该是招呼了小伙伴们的,但应该是被家长们给拦住了。

  吃完晚饭,张大牛就招呼着回去了。回去的时候,小黑不用套绳子了,但是三只白鹅还需要套着。

  白鹅今天都在池塘里自己觅食,省去了给它们喂食的功夫,还挺好。中午做虾处理出来的虾头什么的,就留给家里的鸡吃。

  小黑今天第一次被放出来,但是一直都挺听话的,没有跑出过食肆的范围。但那三只白鹅就有些不听指挥了,在池塘里就是不上岸。

  最后还是用长竹竿赶上来了,张二牛、张大妹和张三牛三个眼疾手快,一人捞住了一只。现在这三只白鹅嘴还没长很硬,叨起人来不算很疼。

  一家六口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有一只欢脱的小黑,三只即便被套着了还横冲直撞的白鹅,张大牛觉得这样子平静的日子也挺不错的。

  回到家里,张三牛和张四牛把东西放下,拿了装南瓜发糕的盒子就跑出去玩了。

  张大牛取了晒干的衣服就先去烧水洗澡了,现在家里的衣服都是自己的自己洗,包括最小的张四牛。

  现在的天气慢慢转凉,洗澡也慢慢觉得冷了,但被烟火熏了一天,要是不洗澡,那就真是不好受。

  张二牛几个也是这样,洗澡的频率都变高了。

  不知道是不是洗澡的次数多了,把身上的污垢洗掉了不少,家里人的肤色都变白了许多。

  尤其是两个小的,张大牛看不过去,亲自上手帮他们洗,特意用了在镇上花大价钱买的胰子。

  这两个本来看着还好,张大牛以为是晒黑的,结果洗完两盆脏水,眼见着白了好多。

  之后,张大牛再看张二牛的黑皮肤,老觉得不干净,逼着张二牛使了胰子后,发现还是那么黑,才算完。

  至于姐妹俩,她们俩毕竟是女孩子,还是爱干净的,平日里也比家里的男人整齐干净,除了脸上的肤色不够白皙,算是家里最体面的两个。

  张大牛、张二牛还有张大妹和张二妹姐俩收拾完自己,四个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才野回来。

  张二牛把两个小的领着去洗澡的时候,大琪叔家的刘婶和王七伯家的陈婶来了。

  这两个婶子在王家族里是两辈人,刘婶得管陈婶叫婶子。张大牛知道两人不同辈,但都叫两人婶子,开始时老不顺口,现在已经习惯了。

  今天两个人来是为了说张大妹的亲事,才一开口,张大妹就羞得躲回了屋里。

  相比起张二牛目前停滞的说亲进度,张大妹的行情要好很多。

  之前张大妹说亲的事才露出去,就有不少人来打听了。

  听着刘婶和陈婶要说到正题了,张大牛把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张二妹支使去倒水,小姑娘家家的,别太八卦了。

  因为是很熟的人,虽然张大牛是个男的,还是未婚,但刘婶和陈婶说的很直白,直白的让张大牛都有些招架不住。

  本来张大牛没把张大妹说亲的条件定多高,毕竟不管张大牛怎么说,张家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条件说起来也就一般。

  就算现在开了个食肆,平常的经营额也达不到发财的程度,只不过是比老老实实下地干活来的钱活一些。

  要说能赚多少,那也是不可能的,干了这么久,也就遇到一个大户。招待的客人里,大部分都只消费十文左右,与张大牛最开始的预想差了许多。

  但今天刘婶和陈婶提的人选,第一批次里,富户可不止一家,第一批次剩下的也有许多家庭富裕殷实的。

  第二批次是张大牛预想的家庭条件,也有几户。

  至于第三批次的,张大牛看来大部分是来碰运气的,条件太差的,张大牛也不打算考虑。

  张大牛开始听到第一批次的,还以为自己的大妹妹有什么隐藏的优点被自己忽视了,一问才知道,也算是优点吧。

  但这优点实在是超出了张大牛的意料之外的,能生!

  张家别看是这里的独门独户,没什么亲缘,但张家还是挺有名气,很受关注的。

  除了是张父以前存下来的人脉关系和好人缘外,张家有儿有女,四子二女很受一些人丁单薄的家里羡慕。

  这张大妹说亲人选的第一批次里,张大牛仔细回想,那三家富户,或者说小地主家里,人丁都不太兴旺。

  特别是有一家三代单传,估计是想聘了张大妹回去,好多生几个。

  原本世界的张大妹做小妾的那家,也是这三户中的一个,这让张大牛不由觉得那家人的二儿子纳张大妹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这个。

  这时代就是这样,好像女人的价值就在于传宗接代。包括刘婶和陈婶两个,也都觉得第一批次的人家都是好选择,可以仔细考虑一番。

  如果是原本的张大牛,大概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但现在的张大牛觉得,自己怎么说也不会把妹妹嫁到这样的人家里。

  单不说两家的条件落差,就说那些人家里选择张大妹的原因,可能肖母,很能生。

  那如果张大妹嫁过去了,情况不是这样呢?

  最被男方家里看重的因素没有了,这要张大妹如何自处?

  反正不管对方多么好,张大牛内心里都是把这些人家给PASS了的。不管怎么说,张大牛都觉得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说亲的条件。

  刘婶和陈婶说完,张二妹也端着茶过来,两个婶子也就自然地转开了话题。

  “大牛,今儿喜子带回来的肉饼不是白拿的吧?”陈婶想到了,问道。

  “没有,没有,我是用肉饼换的虾。婶子,以后可别送东送西了。”

  “那算什么。”陈婶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

  “婶子,我那里收东西都给钱的,你可别破坏我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这……”

  “好好好,行了行了,别啰嗦了,听的我脑仁都疼。”

  陈婶最受不住别人叽叽歪歪的,张大牛就是知道这点,故意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堆。果然,陈婶就受不住答应了。

  张大牛送两个婶子回去,张二妹回了房里。张大妹看见张二妹进来,期待地看着,希望得到什么消息。

  “姐,大哥刚好把我支使去倒茶了,什么都没听到。”张二妹摇摇头,也是一脸遗憾。

  张大妹听了,脸上也浮现出失望的表情。

  “我可不想随便嫁人,我要去跟大哥说,我要嫁我自己喜欢的,不然后半辈子对着不喜欢的人,日子可怎么过啊。”

  张大妹说着,下床穿鞋就要出去。

  张二妹赶紧伸手拦住,对姐姐说:“大姐,大哥肯定不会随便把我们配人的,明天再去跟大哥说去,反正现在也只是探口风。”

  “也行,”张大妹想想也是,重新坐回床上,“大哥可不像有些人,嫁女儿跟卖女儿一样,肯定能给我们好好看的。”

  “对啊,大哥才不会像大丫姐的爹一样。”张二妹坐下,托着腮帮子说。

  “唉,大丫姐。”

  说到大丫,两人都没什么心思再说话,沉默了。


  https://www.dldwx.cc/xs/87212630/5335220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