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末世之活在当下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差不多到清明前,田里要插秧了,稻秧是用程瑾给的常规种子育的,今年虽然也有请人来插秧,可大伯父一家和程瑾苏棋都出动了,大家都来学插秧,而大伯父大伯母很久没有干农活,现在也来找找感觉。大家弯着腰在田里侍弄了一上午,一个个的都快要直不起腰来了,秧苗也弄得横七竖八的,间距深浅也没把握好,还得帮工来重新插回去,到下午收工时大家也多多少少找到了些窍门,就不至于那么惨不忍睹了,五亩多的田一天就插完秧了,主要还是帮工们的功劳,他们不捣乱就算好的了。

        今天是阳历4月3日,万物生长,小雨细柔,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村里一些迁出了城里的人家也趁着假期回来扫墓祭祖,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响彻山谷。程家的子孙分散在各地,大家每年不用通知,都是定在正式清明节这一天回来一起上山祭祖,风雨无阻。

        往年清明假期时,苏棋也会有干妈和周慧陪同着去给苏爸苏妈扫墓,可现在这节骨眼上,她也不敢轻易出去,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提醒自己不能冒危险就越是不可抑制地想念起父母。

        便拿出厚厚的旧相薄在客厅里翻了起来,相簿也有近二十年历史了,封皮是由小提琴、钢笔和花束之类物品摆拍的艺术照,很有那个时代的风情,一套五册相簿主要记录了苏棋的成长。

        苏爸苏妈以前都不爱拍照,只有几张黑白的结婚照和与同事一起拍的大合照,最多的还是和学生们拍的毕业照,已经单独编成了另一个相册。这个生活相册是有了苏棋后,苏爸弄来弄了一台二手傻瓜相机,用一格格菲林记录了苏棋成长的每一瞬间。

        从还是婴儿时期被妈妈抱着洗澡,到笑得一脸灿烂的小学入学照,在每一处山川明秀的合照,直至高中时才断了。程瑾也凑过来看得津津有味的,苏棋五官并不像他们,但一家子神态气韵却是一模一样的,说是亲生的也没有人不信。

        翻到有一张有趣的照片,那时的苏棋大概七八岁上下,一只手里拿着二胡,另一只手在那抹眼泪,程瑾从来不知道她学过二胡便问,“你会拉二胡?”

        “嗯,爸爸从小就教我了,可那时身边的同学都学钢琴小提琴什么的多时髦啊,爸爸就说二胡是我们国粹,不能失传,就让我跟他学这个。”

        “怎么以前都没见你拉过?”

        “后来爸妈去了以后,觉得二胡音色太悲,就没怎么拉过了。”声音有些低落。

        照片里的她鼻子红红的,大眼睛上还挂着泪珠子,怪惹人怜惜,程瑾故意柔声取笑她“怎么还哭鼻子了,闹别扭不肯学?”

        “少瞧不起人了,二胡哪是那么好学的,我那时拉了很久也没记住一首曲子就自己给急哭了,爸爸看见了不但不安慰我,还觉得好玩,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我就哭得更厉害了,妈妈还为了这个训了爸爸好一顿呢…”苏棋笑着回忆,往事如昨。

        “嗯…是挺好玩的。”

        苏棋捶他,“你老婆哭得那么伤心,你还敢笑!”

        “我们明天去看看他们吧。”

        苏棋心动,可是现在出一趟远门都觉得是在拿生命冒危险,便说,“现在去可能会有危险…”

        见她犹豫,程瑾揉揉她脑袋,不赞同道,“你也小心得太过了,有危险就什么都不敢做了?怎么变得这么胆小,现在别说是去A市了,就算我们一辈子守在长田村不出去也不一定能永保安稳无虞,老是缩手缩脚的反而什么都干不成。”

        程瑾说得没错,当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时,一直躲在一个地方就成井底之蛙了,长田村不一定会是最安全的地方,只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在往后的天地巨变中只有自己掌握第一手资讯才能在发生变化时快速作出最好的应变。

        程瑾又继续怂恿她,“丑媳妇都要见家翁,你有个这么帅的老公怎么能不让岳父岳母见见我。”

        苏棋笑嗔,“臭不要脸的!”

        既然决定好明天出发,苏棋就准备收拾出明天要带的东西了,翻翻空间,抖出一堆东西来,妈妈爱吃的牛轧糖、C牌的曲奇饼干、开心果,爸爸爱吃的整只脆皮烧鹅、J记的鸡仔饼、桂花葡萄酒等等都堆在茶几上逐一清点。

        程瑾翻了翻这堆东西,竟然还有一筒薯片、巧克力和可乐,嘴角抽抽,“怎么没有一样是正儿八经的祭品?”

        “我们家又没有宗教信仰,平时家里都不烧香,往年拜祭时也是带上花束和爸妈喜欢吃的东西,空间里没有花,明天再买吧…哦,薯片、巧克力和可乐是我自己要吃的,我帮你带上牛肉干啊。”说着又抖出一包牛肉干来。

        因为放进空间的东西为了节省空间都是拆开了大包装整齐摆放得密密麻麻的,清点完后把烧鹅放进一个大号的保鲜盒,其它零食也用袋子分装好再收回空间。

        “我们去后面看看有没有艾草吧,有的话摘些回来做艾糍,我们家都喜欢吃这个!”说着就风风火火地拉上程瑾来到屋后。

        果然在小溪边上找到了几颗长得像宝塔一样绿油油的艾草,嗅嗅叶子上有艾草芳香的便采回来,因为有一种草也长得很像艾草,却没有香味不能做艾糍。

        细心挑选摘出细嫩的叶子,轻柔地用清水清洗几遍除去脏污,再在沸水中烫煮一遍,捞出来用石臼捣成墨绿的浆汁,加上化了冰糖的糖水,慢慢地将汁液连同艾草渣和入粳米粉和糯米粉中,搅成温软的面团。摊平了放入蒸锅中蒸上十五分钟,熟透了再在平底锅中倒上香油,把整块艾糍饼在滋滋的热油中香煎几分钟再翻面,铲出来放在砧板上切成细块的艾糍就成了。

        程瑾捻了一块,色泽鲜亮墨绿有光泽,艾糍的清香扑鼻而来,咬下去有些韧道,嚼起来却粘糯可口,艾草青青的芳香浓郁细腻,口齿留香,吃完还想再吃,刚伸出手就被苏棋打了回来。

        “明天再吃,锅太小了,只能做这么点,再吃就不够摆盘的了。”苏棋也捻出一小块来放进自己嘴里,说完就赶紧把艾糍装到保鲜盒里收进空间,生怕某人偷吃似的。

        程瑾无语,低下头精确攫住目标,霸道地撬开红唇贝齿,享用她口中的最后一丝香甜……

        --

        第二天天没亮就出发了,粵省南部的主要道路已经修复了大部分,中午时分就到了A市,苏棋在车子途经一些住宅区时发现四周还是一片废墟,地震将近过去一个半月了,南部的灾后重建工作还没有启动,苏棋心想,或许不打算重建了?

        苏爸苏妈的的骨灰安置在苏爸家乡的一片墓园里,这片墓园是千禧年初兴建的,因为靠近乡下离市区远而且偏僻,城里人都很少把亲人安葬在这,而农村人在山头里就有自己家的墓地更不愿花钱葬在这。

        后来A市却出台了规定强制要求村民把骨灰葬在公墓上,这墓地谁在经营,水有多深就不细说了。要说以前土葬强制要求火葬大家还不得不接受配合,但葬在哪儿这事搁现在就是一个骨灰瓮的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农村人就付上一年半年的墓地管理费,在这里摆上个空罐子,真正的骨灰还是埋在自家祖坟里。后来A市领导换了班子,才取消了这条规定,是以这片墓园虽然碑林林立,却都是空坟,如今管理员也没有了,连个人影也不见,一片荒草萋萋,风气森森。

        这片墓地最高的地方还不到半山腰,苏爸苏妈就葬在较高处的一座合葬坟,沿着水泥楼梯上去,坟头间的尘泥也没有人清扫,苏棋拿出水和抹布清洗苏爸苏妈的墓碑,程瑾就把墓前的野草拔去再扫干净地面。

        把周围清洁干净了,才正式放下鲜花束,又铺上报纸摆上各色零食佳肴,碑上的肖像中父母笑容如故定格在那段幸福的日子中,苏棋微微笑着说,“爸爸妈妈,我带你们女婿来看你们了…”

        “爸妈好,我是你们女婿程瑾,你们可以放心了,以后就由我保护苏棋。”程瑾搂上她的肩,向苏爸苏妈郑重承诺。

        第一句话就说得这么正式,苏棋觉得好笑,心里却很感动,拉着他坐在报纸上与苏爸苏妈的肖像平视,“爸妈,你们别被他的一本正经给骗了,他平时老喜欢捉弄我了,大学的时候……”

        两人一边说一句搭一句地聊,都说些近年来的日常趣事,一边吃着零食,就好像苏爸苏妈就坐在他们隔壁和他们家常闲话一样,就这样也和苏爸苏妈说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话,等下还准备去看望干妈和周慧,便收拾好东西和苏爸苏妈告别了。

        才走了没几步路,发现山下有几个人上山,脚步匆匆很慌张的样子,便停下脚步来,等他们靠近了,才发现一共有五个人,一个差不多四十岁的男人背着一个老太太吃力地攀爬着楼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另一个大概是她老婆的女人则背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一只手里拿着一袋东西,另一手还拉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小孩估计已经累得跑不动跟不上步伐又被他妈妈强行拉扯着,便一边走一边哭闹着。

        还没等他们问出口,那个女人看见有人站在那,就冲他们喊,“海啸来了!快上山!”又补充到,“带上食物!!”


  https://www.dldwx.cc/xs/106793/5454839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