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青玉案 > 第13章 因由

第13章 因由


“璋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乔澜犹豫了片刻,笑眯眯的看着乔祁璋。

        “皇爷爷,镇抚大人,”,乔祁璋拱着手,冲着乔澜和程惠分别作了一揖。

        “璋儿以为,既然此人在临死前,还能拼死保护程大人,并且还如此愧疚的透露出实情。可见此人受制于人的可能性更大些,又或者是于他有特别大的恩情的人,也说不定。但是不管如何,所有锦衣卫人员的户籍全都详细的登记在册。细细排查,定能找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主谋也只是时间问题。”

        “璋儿,皇爷爷告诉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是埋在皇爷爷身边的暗棋,要么是要皇爷爷的命,要么是另有所图。分析起来无非也就那些人,至于查案这些详细的事情,你只需要安排给有能力的人就行了。你需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象,看清楚这些人,到底他们是想要些什么,那才是你需要做的事情。”

        乔澜站起身,走到乔祁璋身边,拍拍他的肩膀,看着他处理手上的奏章,接着又说,“既然这些人埋在我身边,但是却又并未轻举妄动,一直藏着掖着,那就说明他们,更多的是想知道咱们在干什么,又或者说至今他们还没有能力做些什么。但是此次为了救明成玉,他们竟然把最重要的棋子都暴露了。那就说明明成玉才是关键,那也就说明从他着手才能抓到重点,而明成玉如若不死,那对谁最有好处?璋儿。”,乔澜没有接着说,眼神示意乔祁璋接着分析下去。

        乔祁璋顺着乔澜的话,试探着分析下去,“北凉大军?或是梁军?这两方目前看起来是最有可能。”,乔祁璋几年才刚满十二岁,个子也不高,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心思却很是通透,只消乔澜指点一二,他就能很快的抓到事情的重点。这也是乔澜为什么在太子乔栽崧死后,迅速立了乔祁璋为皇太孙的原因之一。

        这第一点嘛,当然就是为了稳定局势。这一直以来跟在他身边的乔栽崧,大蘭的太子殿下,这已经定下的下一位储君,但是却走在了乔澜的前头。他这年近古稀的老头没死,跟着他出生入死,手把手教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死了。是的,他乔澜背弃了梁佑都,可就算要接受惩罚,那也应该应在他一人身上,他从来不信命,他信的从来都只有他自己,可是就在乔栽崧死的那一刻,他的心却动摇了。他是一个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怎么能不痛心,可他还是这大蘭的皇上,他既然抢了这皇位,那就必须得背负起这荣耀给予他的枷锁。如若乔栽崧并没有死,在他承继皇位之后,定能让大蘭更进一步,可惜…。现在他已经死了,那些该动的,不该动的人,全部都动了,若不能尽快定下下一位储君,怕又将是一番腥风血雨。

        第二点则是因为在西番乔澜还有个早早封了王爷,迁去封地的庶子。如若乔栽崧还在世,那不用他担心,他肯定不敢生出什么异心。乔澜子息单薄,这一生只有两子一女,他已经死了一个儿子了,他不想再失去另一个了。所以若是可以,他轻易不愿意对另一个动手。但是,如果乔载岳真的意图动了这国本,那守了北凉百余年的明家,他屠杀得。为了璋儿坐稳这皇位,他也未尝不能狠下心。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乔载岳甚是勇猛,乃是不错的将才,可是他性喜奢靡,又难以驯服,如果让他坐这皇位守住大蘭的江山。乔澜很清楚,他做不到。

        第三点,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乔祁璋与他与乔栽崧都不一样,言行举止,甚有明君之风。若是再有十年,无需他担心,这皇位他也定能安安稳稳的坐着。可现在他年纪太小了,羽翼未丰,怕是经历不了大风雨。而他年事已高,已是风烛残年,现在的威严全靠着太医的药顶着,他很清楚自己怕是命数将近。他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尽力为璋儿铺好一切要走的路。

        无论这一路要背负多少条人命,他都无所谓。他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过,已经值了。死后就是下十八层地狱,经受搓磨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而他唯一怕的就是乔祁璋,怕他还未长成参天大树,就死在那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里。

        他沉思着,乔祁璋就拱手立在一旁,等着乔澜进一步的指点,“很好,接着说。”乔澜示意他继续说。

        “梁清月带领的梁军守着山城五郡,水运发达,又靠近海港,商贸繁华。盐场,铁矿,铜矿,瓷器材料全都不缺,并且因为地势,易守难攻。即使耕种不够便利,但是自给自足绰绰有余。现在虽然断了与京陵六城明面的贸易往来,但是五郡与佑都之间有商道,驿站。因为都有需求,大家都默认了彼此此条商路之间的商贸往来。佑都位置特殊,衔接着京陵六城,山城五郡,甚至通向西番三大藩王管辖的二十三城封地。西番幅员辽阔,三王分而治之,彼此间相互制衡同时也相互协助,草丰马肥,这些年的休养生息,也发展的很好。”,乔祁璋犹豫了片刻,斟酌了字句又接着说。

        “反而是京陵城,看似始终占据上风,但是实际上反而受制于他们。京陵六城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粮仓从没空过。西边是边连山脉,而且大元时期还修建城墙,没人能越过来。但是北边是明历阳的“明家军”,不仅占着北凉的边线,还跟六城中的粮食量产最高的安城,关系最为密切,几乎就是“明家军”的后备粮仓。西边是西番,一直给大蘭供着战马,轻易动不得。南边更不要说了,但是就算跟梁军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可还是得靠着现存的一条商道行商。”

        “我其实一直都很想问问皇爷爷,谁都明白明家不会反,可…”,乔祁璋犹豫着没将剩余那半句话说完,可无论是乔澜还是程惠都听明白了,可为什么乔澜还是非屠明家不可。

        之前大家都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彼此间尚能保持表面的和平,但明历阳死后,这份平衡彻底被打破,明成玉死了倒罢了,可他还活着,那北凉的这个口子就轻易难突破。

        程惠咳了咳,躺在软塌上,冲着乔澜微拱了拱手,“微臣都斗胆,替皇太孙答疑。”

        等乔澜点了头,乔祁璋才伸手示意,“大人请说。”

        “北凉军扎在北凉边关,百余年来,深入骨髓,历阳王其实早就脱离了朝廷的管辖,他们不在乎这天下由谁做主,他们只信任“明家军”。这样一个强大的军队,若不能完全收服在自己帐下,那就是趴卧在自家门口的狮子,随时能扑上来咬一口。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安睡?”,程惠抬头看着乔祁璋。

        “可是,历阳叔叔摆明是来交权的。”,乔祁璋脱口而出。

        “皇太孙,现今这局势,要想打破僵局,京陵城只能优先从北凉军入手。所谓不破不立,明历阳的明家不死,北凉就在短时间内难以收服。何况沙倭军被北凉军一举攻入总帐,怕是十年内再没能力进犯。而历阳王的明家军若再修养十年,那…错过这次,怕是京陵再难寻到机会了。”说到此处,程惠犹豫着是否还要继续说下去,抬头看了乔澜一眼,乔澜示意无妨,让他继续说下去。

        “若是,太子殿下若是还活着,明家当然不用死,太子殿下与历阳王乃是志同道合的兄弟,也曾一同上过北凉的战场,明家对太子殿下是真心的臣服。若太子殿下尚在,北凉徐徐图之便可。可是,皇太孙您尚且年幼,圣上怕的就是您啊,明家这庞然大物若不早早除了,日后最为难的还是您啊。”

        “我…”,乔祁璋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并无立场,我不下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那些他崇敬崇拜的人皆是因他而死,甚至明家仅剩的成玉哥哥,也要继续追杀下去。一时悲痛,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程惠看着如此模样的乔祁璋,一时不忍,转向乔澜,“无妨,让他早些面对,不是坏事,我若去了,他早晚得自己面对那些豺狼虎豹。为君者,最忌心慈手软。”

        “你且下去好好休养吧。事情我已经知晓。”,乔澜说着,抬手召了个太监过来,“送程大人回府,路上轿子抬稳些。让太医院的张太医跟着,需要什么直接去府库报备一声即可。”

        “臣惶恐,办事不力,不敢受此厚待。”,程惠靠着软塌,拱手行礼。

        “让你休息就好好休息,哪那么多废话。”,乔澜不耐烦的抬手摆了摆。

        “谢皇上。”,程惠听着乔澜的言语,也就不再推辞。

        接着程惠一行人就出了皇宫。


  https://www.dldwx.cc/xs/29964830/158766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